武汉B面:封城下的经济重镇
作者:郭儒逸
来源:商业人物(ID:biz-leaders)
作者:郭儒逸
来源:商业人物(ID:biz-leaders)
武汉封城已超过40天,这座长江边上的千万人口特大城市,仍然处在疫情的中心。
在此之前,武汉一直扮演着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角色。昔日的“东方芝加哥”、九省通衢之地,曾有过太多荣光时刻。而突如其来的疫情,正裹挟着如今现代化的武汉。这座华中重镇的种种经济元素,均在遭受一场特殊的挑战。
风气之先
武汉地处湖北省东部,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汇聚,隋唐以来便有“江城”之称。此外,长江还与京广铁路在此交汇,构成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。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被迫开埠,从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转型,武汉就开启其现代化进程。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,作为中部六省份唯一的副省级市,武汉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。
武汉土地面积约8569平方公里,截至2019年,户籍人口超过900万。2014年其GDP首次闯入万亿大关,2018年GDP总量接近1.5万亿,在内地16个“万亿GDP城市”中位列第九,排在东部地区的杭州、南京前面。
据国家统计局核算,去年湖北全省GDP突破4.5万亿,居全国第七位,在中部仅次于河南省。这一规模超过波兰、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经济总量,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量的发达国家水平。其中,武汉在湖北可谓“一家独大”。以2018年数据为例,其GDP规模占全省比重超过三分之一,而省内其他两强襄阳和宜昌,经济总量均不到武汉的30%。此次疫情尤其严重的黄冈、孝感等地,虽然同处武汉城市圈内,但与武汉的差距则更是显著。
去年湖北人均GDP首次迈过1万美元,武汉在省内同样一骑绝尘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,2018年武汉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.21万元,在中部六省份的87个市(州)排名中,仅次于长沙的4.46万元,居于第二位。
截至去年11月,武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9条,总运营里程达339千米,线路长度居国内第五位、中西部第一位。占地2100亩的武汉动车段,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列车检修基地,占全国动车组检修任务总量的40%左右。从武汉乘坐高铁出发,五个小时左右可到达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深圳和香港;而搭乘110多条国内客运航线,2小时航程也可以覆盖到全国各主要城市。
武汉是国内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。在“十二五”初期,当时市政府就提出打造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装备制造、钢铁等6个“千亿产业集群”。据《201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》披露,光电子信息、汽车及零部件、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支柱产业,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已突破5000 亿元。此外,金融、商贸、物流、建筑等行业增加值也均超过千亿元。
去年12月30日,武汉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时提出,要尽快打造1—2个5000亿级新兴支柱产业,以跨入“两万亿GDP俱乐部”——目前北上广深和重庆已达这一标准。但意料之外的新冠肺炎疫情,给正准备经济冲刺的武汉踩下一脚刹车。由于复工进程尤其延后,这一目标的实现难度已然增加。
“汽车之城”
在上述三大支柱产业中,汽车产业自2010年至今一直是武汉第一大产业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东风汽车的前身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湖北十堰成立,后总部迁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。伴随着行业龙头“二汽”的发展,产业链相关企业逐渐在武汉大规模聚集。
据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8年武汉汽车制造业企业将近1500家。在湖北省内20家整车厂商之中,武汉一地就达12家。作为全国六大乘用车基地之一,当地汇集了中、法、美、日四大车系,2018年汽车产量超170万辆,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。在众多零部件制造企业中,不仅有博世、法雷奥、伟世通等跨国巨头的身影,也有成百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本土中小企业。
目前,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是全球汽车工厂最密集的区域之一,东风大道向南的十几公里半径内,俨然形成一条世界汽车工业的“走廊”。也正是因此,全球汽车前十大供应商约40%的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处于包括武汉在内的重灾区,而饱受疫情冲击。
在“汽车之城”之外,光电子产业是武汉的另一张烫金名片。别称“中国光谷”的东湖高新区在1991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区,2001年,东湖高新区又获批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。几乎与此同时,湖北确立以武汉为中心发展集成电路的方向,由此开始了至今已有20年的光谷布局。
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半导体、显示屏、光通信、激光和消费电子终端等。企查查信息显示,当地计算机、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超过2000家。目前,武汉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,占国内、国际市场的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一;光电器件、光传输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%和10%。
而由于对下游行业的极端重要性,据《财经》报道,备受关注的武汉芯片巨头长江存储等在疫情期间均未中断生产,尽可能降低对行业的影响。
在生物医药方面,据统计武汉共有1500多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,其中既有辉瑞和拜耳等跨国大厂分厂,也有九州通、人福医药和武汉健民等行业企业,还有明德生物、安翰科技等一批新兴企业。按照此前当地政府的规划,在汽车和装备制造等现有产业增长有限的情况下,包括生命健康、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在内的新领域,被寄予了冲击5000亿产值规模的新希望。
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,市场机构分析认为,如果武汉的生产和物流停止,湖北之外的制造企业将很可能面临上游断供、下游停产、复工困难的问题。此次疫情的冲击波,已经远远超出武汉一城的范围。
上市公司身处火线
疫情之下受到直接影响的,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武汉的上市公司。
截至目前,武汉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60家,其中人福医药(600079.SH)作为湖北首家上市的民营高新企业,在1997年5月便登陆上交所。此外,当地还有20家企业赴境外上市。就湖北全省而言,其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09家,在中部各省份中居首。
武汉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各支柱产业中。在众多上市公司背后,是庞大的员工数量,有媒体统计这60家企业共雇佣员工数接近43万人。其中,东风集团股份员工数近14万人,葛洲坝员工数超过4万人,而此次取代当地红十字会梳理医药物流的九州通,员工数也达到2.6万人。鉴于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,这些员工的复工日期仍难以确定。
在武汉封城之初,疫情迅速爆发之际,当地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多经历了一次重击。不过随着形势逐渐稳定,不少股票已经开始收复失地,其中不乏热门概念股近期迎来新的上涨。
据“商业人物”统计,截至3月4日收盘,上述60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35家已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报(未审计),其中预亏的有4家,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的达16家(见下图)。而此次疫情无疑将继续波及今年的业绩,湖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就表示,辖区上市公司预计2020年收入、利润同比下降超10%的企业比较多,尤其是消费以及服务类上市公司,业绩将更为承压。
在疫情导致的一派压抑氛围之中,这个群体仍不乏新鲜血液加入。2月24日,“高端零食第一股”良品铺子登陆上交所。上市之后,这只总部位于武汉的新股连拉九个涨停,3月5日收盘时总市值达到147.3亿元。而与此同时,对大多数企业而言,则只能继续观望和等待,四方筹措以缓解迫在眉睫的经营压力。
正月初十,这原本是在宜昌举行湖北重大项目开工仪式的日期。地处经济要冲的江城武汉,彼时也还在憧憬新的目标。然而一个月过去,新的时间表仍然没能确定。疫情之下,武汉展露给外界罕有的一面。这座久经风霜的经济重镇何时能恢复生机,也还是未知数。
*头图购买于视觉中国
推荐阅读
投稿、约访、合作,联系邮箱:bizleaders@qq.com
添加微信biz-leader,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
1.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。
2.期待您置顶与星标。欢迎分享与评论,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。
3.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看商业人物官网,获取更多精彩内容。